特点:提供高强度、高模量,适用于需要抗拉、抗弯性能的场景。
常见品类:
玻璃纤维(GF):应用PP、PA、PC、POM等树脂中,添加量10%~60%,是增强最常见,也是用量最大的填充材料。优点:强度高、电绝缘性好、耐热、成本较低。缺点:脆性大、耐磨性一般、表面容易浮纤,外观件劝退。
特点:提升刚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阻隔性能优异。
碳酸钙(轻质/重质):应用:PVC、PE、PP等通用塑料。优点:补强效果较好、白度一般,成本低。缺点:耐酸性差,需干燥处理,比重高。
硅灰石:应用:PVC透明制品、替代玻璃纤维。优点:针状结构提供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缺点:添加量通常不超过40%。
纳米级填料(如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应用:高附加值领域(如电子、医疗)。优点:显著提升强度、阻隔性、耐候性。缺点:易团聚,需表面改性处理。
特点:环保、轻质,但性能稳定性较差。
常见品类:
植物纤维(亚麻、黄麻、剑麻):应用:木塑复合材料、汽车内饰件。优点:可再生、密度低、成本低。缺点:吸湿性强、热稳定性差、易降解。
需求 | 推荐材料 | 原因 |
---|---|---|
高强度/刚性 | ||
耐热性 | ||
导电/导热 | ||
低成本 | ||
环保/生物降解 |
形态 | 代表材料 | 增强方向 | 成本 | 加工难度 | 典型应用场景 |
---|---|---|---|---|---|
纤维状 | |||||
片状 | |||||
颗粒状 | |||||
天然纤维 | |||||
纳米级 |
纤维状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是高性能工程塑料的首选,强度模量增加指数级增长,玻纤也是屌丝增强届的战斗鸡,碳纤成本较高。
片状填料:如云母粉在提升刚性和耐热性方面表现突出,表面光捷度不错,适合大型制品,片状的外观与光泽都不错,对耐划伤外观件有明显效果。
颗粒状填料:如碳酸钙经济实惠,主要降低成本,但增强效果有限,需结合其他改性手段。
天然纤维和纳米材料:分别代表环保和高性能的未来趋势,但需解决加工与回收问题。
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性能需求、成本、加工工艺及环保要求,通过项目验证最优配方,不能单独去讲谁强谁差,不能只停留在数据阶段,任何产品的选择,一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维度妥协的平衡点找合适的材料。
本期文章先到这,这只是一个大的增强塑料选用框架,后面有时间拆分不同增强类型材料,进行横向数据化对比,结合成本与加工考虑角度,让材料选择一目了然。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电话:400-916-2668
邮箱:daqinexpo@163.com
地址: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街道南官渡路8号1幢1512室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