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军事装备的隐身能力是提升生存与作战效能的核心。传统单波段隐身材料已难以应对多频谱探测,而雷达与红外隐身机制的内在矛盾(雷达需高吸收低反射,红外需高反射低吸收)一直是技术瓶颈。近期,吉林大学团队在《一种雷达与红外兼容隐身的填料、PEEK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2510469451.8)专利中,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核-壳结构设计与多组分协同作用,成功突破传统局限。
该填料采用**“钴-氮掺杂碳包覆多壁碳纳米管(核)+ MoSe₂纳米花(壳)”**的层级结构:
核结构
壳层材料
关键参数:核结构与MoSe₂纳米花的质量比为1:1.4~1:4.3,此比例下可平衡雷达与红外隐身效果。
填料制备分为两步热解与一步溶剂热反应:
核结构合成
壳层生长
工艺优势:通过控制MWCNTs与二甲基咪唑钴的质量比(1:3.9~1:15.9)及溶剂热参数,可实现填料形貌与性能的精准调控。
将上述填料与聚醚醚酮(PEEK)复合,形成雷达-红外兼容隐身复合材料:
雷达隐身性能
红外隐身性能
结构优势
该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
军事装备
民用领域
传统兼容隐身技术依赖多层涂层叠加,存在重量大、易失效等问题。本发明通过组分调控与结构设计,首次实现单一组分填料的雷达-红外协同隐身,其创新点包括:
磁-电损耗协同
结构增强吸收
低发射率调控
吉林大学团队的这项研究,不仅为多频谱隐身材料提供了全新设计思路,更推动了功能-结构一体化复合材料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进程。未来,随着工艺优化与性能提升,该材料有望成为现代战争中“看不见的盾牌”。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电话:400-916-2668
邮箱:daqinexpo@163.com
地址: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街道南官渡路8号1幢1512室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