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分散剂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实用的技术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散剂能显著改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 以下是选择塑料分散剂的核心要点,您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考量: 一、核心原则:相容性与不相容性的平衡 这是选择分散剂的根本原则。一个理想的分散剂,其分子结构需要具备两部分: 1.锚固基团:与颜料或填料颗粒表面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如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能牢固地吸附在颗粒上。 2.溶剂化链:与塑料树脂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在树脂中充分伸展,形成空间位阻屏障。 简单来说:分散剂必须“亲”颜料,同时也“亲”树脂,才能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稳定的桥梁。 二、关键选择维度 这是首要考虑因素,因为不同树脂的极性、化学结构和加工温度差异巨大。 ⭕极性树脂:如PVC、PA(尼龙)、PC等。 选择要点:需要选择极性较强的分散剂,如高分子量丙烯酸酯类、多元醇脂肪酸酯类等。这些分散剂能与极性树脂良好相容。 ⭕非极性树脂:如PP、PE、PS等。 选择要点:需要选择非极性或低极性的分散剂,如聚乙烯蜡(PE Wax)、聚丙烯蜡(PP Wax)、脂肪酸酰胺类等。它们与聚烯烃的相容性好。 ⭕工程塑料:如ABS、PBT、PET等。 选择要点:需要根据具体树脂的极性和加工温度(通常较高)来选择,常用高分子合成蜡(如费托蜡、氧化聚乙烯蜡)、聚合物型分散剂等,要求分散剂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1. 树脂体系(塑料基体)
⭕无机颜料/填料:如钛白粉、碳酸钙、炭黑等。
表面特性:通常极性较强,表面含有羟基等基团。
选择要点:适合使用带有羧基(-COOH)、磷酸基(-PO₃H₂)、磺酸基(-SO₃H) 等极性锚固基团的分散剂,能通过离子键或氢键牢固吸附。
⭕有机颜料:如酞菁蓝、永固红、偶氮黄等。
表面特性:表面能低,通常为非极性或弱极性。
选择要点:适合使用具有胺基、酯基、长碳链等基团的分散剂,通过范德华力或π-π作用进行吸附。聚合物型超分散剂对处理有机颜料尤其有效。
⭕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材料:
选择要点:需要专门设计的高效聚合物分散剂,其锚固基团能缠绕或通过强作用力吸附在纳米管上,长的溶剂化链提供强大的空间稳定作用。
加工温度:必须确保分散剂在加工温度下不分解、不挥发、不失效。例如,对于高温工程塑料(如PEEK、PPS),低分子蜡可能不适用,需要选择热稳定性极高的聚合物型分散剂。
剪切力:在高速混合、挤出、注塑等过程中,高剪切力有助于分散,但也需要分散剂能快速吸附并稳定新生成的界面。
加工方法:母粒制备对分散剂的要求最高,需要高浓度的有效成分和极强的分散能力。
光学性能:对于高光泽、高鲜艳度的产品(如家电外壳、汽车部件),需要分散剂能实现极致的分散细度,防止光线散射,避免颜色发暗、产生斑点。
力学性能:劣质分散或分散剂选择不当会导致界面结合力差,成为应力集中点,从而降低产品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等。良好的分散剂应能改善填料与树脂的界面结合。
透明性:在透明制品(如PET瓶、PC板材)中,如果使用填料或某些颜料,分散剂的折光指数应尽量与树脂匹配,并且不能引起雾度增加。
迁移性:分散剂不应从制品内部迁移到表面,导致“喷霜”、“发粘”或影响后续的印刷、喷涂等二次加工。高分子量分散剂的迁移性通常远低于低分子量分散剂。
三、分散剂的常见类型及其适用场景 四、总结与选择流程建议
1.明确体系:首先确定您的树脂类型和被分散物(颜料/填料)类型。这是选择的基础。
2.确定目标:您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着色力/遮盖力(光学性能)?是力学强度?是表面光泽?还是成本?
3.初步筛选:
→对于聚烯烃(PP/PE)+ 普通填料(如碳酸钙),可优先考虑聚乙烯蜡或氧化聚乙烯蜡。
→对于PVC制品,可考虑硬脂酸钙/锌等金属皂类。
→对于高要求的着色(尤其是有机颜料)、纳米复合材料或工程塑料,应首选聚合物型超分散剂。
4.实验验证:
→小试:通过制作母粒或直接混合,观察分散情况(可通过显微镜)、颜色表现、光泽度等。
→性能测试:检测制品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是否迁移等。
5.成本效益分析:虽然聚合物型分散剂单价高,但其添加量少(通常0.5%-3%)、效果显著,可能从整体上(如减少颜料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更具成本优势。
最后,强烈建议与专业的分散剂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他们能根据您的具体配方和工艺,提供最匹配的样品和解决方案。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电话:400-916-2668
邮箱:daqinexpo@163.com
地址: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街道南官渡路8号1幢1512室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