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申请 参展申请

飙涨760.04%后,中化国际,下一步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5-11-03

10月31日,中化国际发布最新财报:
  • 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3.63亿元,同比下降16.63%;归母净利润为-4.45亿元,减亏15.77%。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57.1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31亿元。剔除原旗下主营锂离子电池、电池包的研发、生产、销售的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损失、上年同期中化国际广场资产证券化项目税前收益以及政府补助相关影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比减亏0.79亿元。

除了亏损收窄,中化国际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成为本次报告中最突出的亮点之一:三季度达到6.95亿,同比飙涨760.04%,前三季度达到16.29亿元,同比大涨156.95%。
另外,若随着该企业旗下转让底价超5亿元的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中化国际持股77.78%)四季度如期售予杜邦,其现金流将再获一次性补充。

飙涨760.04%后,中化国际,下一步怎么走?

 

瞄准化工新材料赛道

充沛的经营现金流是公司度过行业寒冬、维持正常运营和持续投入研发的“安全垫”,也是未来业绩反弹的关键支撑。

结合数据及其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中化国际正坚定聚焦化工新材料赛道。

对比其2023年度、2024年度公布的主营业务产能来看,其主要变化体现在高性能材料业务板块:
  • 双酚A产能翻倍,由24万吨/年增至48万吨/年;
  • ABS产能由19.4万吨/年减少至17万吨/年;
  • 对位芳纶由0.55万吨/年增至0.8万吨/年;
  • 2.4万吨/年改性塑料被提上年报。
今年10月28日,中化国际旗下工程塑料生产企业ELIX Polymers正式发布针对汽车内饰升级的新型PC/ABS GR5120 复合材料。ELIX 去年年末还联手沧州大化完成PC产品的欧盟REACH认证,获取本地市场准入资格,并同步启动PC联合销售计划。

今年7月,中化国际宣布收购同属中国中化旗下的南通星辰100%股权,后者在PBT、PPE、双酚A、环氧树脂等领域布局总产能超40万吨,其中,PPE产品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双酚A、PBT、基础环氧树脂等产品全国前三,且该企业还是聚苯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万吨/年),并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两种聚苯醚树脂生产工艺的制造商。

与此同时,中化国际高性能材料业务板块中的对位芳纶也在近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10月17日,由中化高性能纤维材料有限公司和东华大学共同完成的“高强/高模型对位芳纶绿色制备关键技术”项目成功通过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突破单丝细旦化高强型对位芳纶液晶纺丝技术,液晶纺丝制得纤维的结构均匀性大幅提高,已建成5000吨/年高强/高模PPTA纤维产能,且进入产业化运营阶段。

中化高纤成立于2019年2月28日,注册资本超过15亿元,为中国中化旗下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控制的子公司。

该企业现拥有Sinapara®、Zhaoda兆达®、Staramid®三大品牌以及坐落于江苏扬州、四川成都的两大生产基地,其产品覆盖航空航天、新能源、特种防护等高端领域。产能方面,继今年一月年产2500吨对位芳纶扩产项目开车成功后,其对位芳纶产能达到8000吨/年。
这家企业的股权结构图如下所示:

 

巨头的进退之间

此前我们在:陶氏,退场!这篇文章中曾提及,当前中国化工行业正处于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期,跨国巨头的进退之间,恰是本土企业重新定义竞争规则的机会窗口。

以芳纶产业来说,今年8月,全球巨头杜邦以及其与日本帝人合资企业达成的芳纶业务出售,也为中国企业打开了市场缺口,开辟了多重战略机遇空间。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内企业正在迎头赶上

芳纶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67年开启工业化生产,随后日本帝人、荷兰阿克苏等公司相继加入。国内,泰和新材于2004年开始量产间位芳纶,2011年推出对位芳纶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08年~2013年,河北硅谷化工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相继建成千吨级对位芳纶项目;2021年,中国中化高纤公司对位芳纶投产。

从产品类型来看,尤其在对位芳纶领域,国内企业在近两年保持着强劲的扩张势头

芳纶纤维全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aramid),是由亚酰胺键或酰胺键连接的芳香族基团所构成的线型大分子组成的纤维,主要以两款最经典的产品———间位芳纶纤维(PMIA)、对位芳纶纤维(PPTA)为主。

从对照表可以看出,对位芳纶以其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老化等卓越性能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外巨头争相布局的战略新材料,其应用范围亦区别于间位芳纶,主要应用在军工国防、能源通讯、工程机械等领域。

杜邦的Kevlar就是一种代表性的对位芳纶纤维,该品牌用于生产各种产品,从防护性采矿设备和防弹衣到涂料和电缆,尤其是在防弹背心和防弹衣中的应用。

今年4月,中化高纤自主研发生产的sinapara®被创新应用于热塑性塑料管(RTP管)增强领域,在国内首次实现突破性应用,助力海底输油管道低成本长效运维。

与此同时,中化国际也借助中化高纤成功打开了对位芳纶超滤膜、对位芳纶橡胶骨架、对位芳纶系泊缆绳等多个增量领域。另外,据证券时报的报道,在清洁能源领域,该企业正推进风电系泊系统相关新产品自主研发,欧洲风电芳纶张力腿示范项目若商业化,有望年耗对位芳纶万吨。

对位/间位芳纶产业链

图片

产能方面,一直以来,对位芳纶市场始终由杜邦、帝人分据:截至2024年,两家年产能均超3万吨,分占全球40%、35%,几乎形成“双寡头”格局。

国内,目前仅泰和新材(1.6万吨/年)现有产能超万吨级水平,其他布局企业均在其之下:中化国际(8000吨/年)、中芳特纤(5200吨/年)、江苏盛邦新材(5000吨/年)、河南神马(4500吨/年)、仪征化纤(1000吨/年)、聚芳新材料(1000吨/年)、河北硅谷化工(1000吨/年)。

值得一提的是,中化国际、江苏盛邦新材、河南神马这三家企业,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新上的产能达到1.65万吨,接近去年一整年约1.8万吨左右的表观消费量。

从下游消费来看,安全防护领域需求明显上升,带动了对位芳纶的增长

2024年,中国对位芳纶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7.4%,除了光纤增强领域,安全防护用品需求的上升明显带动了对位芳纶的增长。两大领域市场占比分别为40.4%和24.9%,后者同比增长超10%。

不过,目前受新增产能释放及传统工业领域需求的双重影响,对位芳纶的渗透率虽有所提升,但放量较为缓慢,另一方面,随着新建产能持续投放,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行,利润空间不断收窄。

此前泰和新材宁夏芳纶1.2万吨/年防护用对位芳纶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原计划的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从产业升级来看,自研生产技术、生产的稳定性/规模、下游应用技术......都是需要一一攻克的难关

国内对位芳纶产业正处在供需结构调整与全球格局重塑的交汇点,结构性过剩下的竞争压力、消费市场的升级潜力,以及国际巨头业务变动带来的机遇,将共同推动行业在整合中突破。

据悉,目前全球市场的需求超过10万吨/年,高强/高模产品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以国内军工和高端制造领域来说,其需求量接近1万吨。此前,国内企业虽依托政策扶持取得较大进步,但产品仍难与国际巨头比肩,难以满足高端需求。

以合成技术为例,芳纶纤维的合成的主要方法是日本帝人公司的低温溶液缩聚法。此次,中化高纤5000吨PPTA项目自主研发了低温溶液缩聚高产能反应器工艺控制技术,实现了稳定制备高分子量窄分布PPTA、攻克高分子量对位芳纶聚合体快速高效溶解技术、提升工业化生产PPTA纤维均匀性的三大突破。

与此同时,在生产加工方面,中化高纤还开发了高模型对位芳纶液晶纺丝及低强损高模化热处理技术、单丝细旦化高强型对位芳纶液晶纺丝技术。其高模型1500D产品初始模量达到837cN/dtex,高强型1000D产品断裂强度达到24cN/dtex;并建立了聚合过程氯化钙回用技术,回收的氯化钙溶液可满足聚合工艺要求。

图片

据了解,在产业规划方面,此前中化国际总经理庞小琳曾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加码复合材料业务,对于对位芳纶复合材料而言,其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剑指这一战略新材料在深海、深地、低空等未来产业领域的应用,如海上钻井平台芳纶材料、芳纶系泊缆、风电系泊系统、无人机、无人车等。

主办单位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400-916-2668

邮箱:daqinexpo@163.com

地址: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街道南官渡路8号1幢1512室

  •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

Copyright ©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117301号-3